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按计划推进工作,现将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八桂学者团队考核进度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3月(钦学院发[2018]24号),由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长期项目特聘专家领衔组建,是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化服务、成果转化、决策咨询为一体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科研人员致力于瞄准国际前沿、提升原创能力、掌握共性技术、重视基础研究,通过走访产业界,学习国家科技发展文件,掌握国家经济政策,了解企业痛点,围绕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创新和人类进步中的实际问题,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注重产业化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从0到1,从1到N”,在智能化技术产业化方面作出贡献。
在校党委和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学校各行政部门和相关学院的帮助、支持下,研究院主负责人2019年5月获批广西自治区第五批八桂学者(《智能化技术研发》聘期五年),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科研成果、教学工作四个考核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基本完成了五年考核工作量。未来二年,八桂学者团队将再接再励,创造更大辉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八桂学者团队考核进度
(一)学科建设
1.参与机械与船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点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获批学术硕士点、机械工程获批专业硕士点;
2.参与机械与船舶学院的广西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B类)建设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工作;
3.参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及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培育工作,并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团队承担学科方向《人工智能和海洋大数据》总负责工作;
4.为机械与船舶学院引进兼职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外国专家1名(校长办公会已通过);
5.作为负责人牵头申报国家教育部《船舶及海洋装备智能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并在自治区担任主答辩;
6.作为负责人牵头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自治区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船舶与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工作;
7.申报项目“钦州市无人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成功获批。
(二)团队建设工作
1.团队成员张圆圆老师于2019年9月录取为广西大学博士生;
2.团队成员王跃飞老师于2019年10月录取为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博士生并已于2022年8月授予其博士学位;
3.团队成员周瑞凯老师于2020年9月录取为吉林大学博士生;
4.团队成员张坤伦老师于2022年12月录取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博士生;
5.团队成员赵成龙老师于2022年录取为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博士生;
6.团队负责人朱留存招收本校电信学院罗俊琦老师为博士生(广西大学,2020年9月);
7.团队负责人朱留存招收本校机船学院李派霞老师为博士生(广西大学,2022年9月);
8.团队骨干成员谢文彬博士升任理学院副院长;
9.团队成员晋升高级职称4人:谢文彬、魏金占晋升正高;张圆圆晋升副高;朱留存获广西自治区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直评教授。
(三)科研成果
1.项目成果
1)2022年获批科技部国家高层次****项目1项-《船载复杂动态环境下服务机器人行走稳定及智能抓取关健技术研究》(高端**专家引进计划G2022033007L);
2)2022年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166工程重点项目1项-《无人集群******》,预计2023年3月前项目资金到帐。
2.项目申报
1)2020年与同济大学等联合申报“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国家重点专项-《智能新能源汽车车载控制基础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申报编号:SQ2020YFB160009)》;
2)2020年与上海交大等联合申报国家联合基金项目-《固态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申报代码:E0208,接受编号:U20A201705)》;
3)2020年与广西琦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海洋深水网箱智能无人化养殖系统应用示范(申报号:SQ2020YFF0423838)》;
4)2020年与江苏元利爱威亚精密机床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五轴加工中心多轴直接控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申报号:SQ2020YFF0425440)》;
5)2022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曲面船外板在极端环境下光学测量动态融合基础技术研究(E1102,5226110010)》;
6)2022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RGB-D的多模态特征融合移动机器人前端定位方法研究(F0604,6226070397)》。
3.论文成果
团队目前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 9篇、EI 26篇、中文核心5篇);申报发明专利29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7项。
1)论文(SCI)
[1]Yu Xia, Jingdi Cheng, Xuhang Cai, Shanjun Zhang, Junwu Zhu and Liucun Zhu*. SLAM Back-E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Vision Fusion IPS. Sensors 2022, 22, 9362. https://doi.org/10.3390/s22239362
[2]Weiwei Qi, Yu Xia, Shushu Zhang, Shanjun Zhang and Liucun Zhu*.Research on Stability-Enhanced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stributed Node Status Judgment in MWSN.Electronics 2022, 11, 3865. https://doi.org/10.3390/electronics11233865
[3]Junqi Luo, Liucun Zhu* , Ning Wu, Mingyou Chen, Daopeng Liu, Zhenyu Zhang and Jiyuan Liu. Adaptive Neural-PID Visual Servoing Tracking Control via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J].Machines 2022, 10, 782. https://doi.org/10.3390/ machines 10090782
[4]Anas Bilal ,Liucun Zhu* ,Anan Deng ,Huihui Lu ,Ning Wu. AI-Based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Using U-Net and Deep Learning[J]. Symmetry 2022,14, 1427. https://doi.org/10.3390/ sym14071427
[5]Xianbao Cheng, Liucun Zhu* , Huihui Lu, Jinzhan Wei, Ning Wu. Robot Path Planning Based on an Improved Salp Swarm Algorithm[J]. Journal of Sensors, 2022, 2022. doi.org/10.1155/2022/2559955
[6]Junqi Luo, Liucun Zhu*, Kunlun Zhang , Chenglong Zhao and Zeqi Liu. Forecasting the 10.7-cm Solar Radio Flux Using Deep CNN-LSTM Neural Networks,Processes, Vol.10(2), 2022, doi.org/10.3390/pr10020262
[7]Junqi Luo, Liucun Zhu*, Hongbin Zhu, Wei Chen, Jiahai Liang,A New Approach for the 10.7-cm Solar Radio Flux Forecasting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LST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s, Vol.14(1), 2021. pp.1742-1752. https://doi.org/10.2991/ijcis.d.210602.001
[8]Liucun Zhu, Junqi Luo, Mingyou Chen, Haofeng Deng, The Study of 3D Reaching Tasks on Visual Servoing Using Quaternio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2021,Online Frirst Article DOI : 10.36909/jer.12031.
[9]Junqi Luo, Liucun Zhu*, Quanfang Li, Daopeng Liu, Mingyou Chen. Imbalanced Fault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Based on Deep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with Gradient Penalty, Processes, Vol.9(10), 2021,doi.org/ 10.3390/ pr9101751
2)专利
[1]一种甘蔗播种机202110471571.3-2022-02-01-王骥月;朱留存;陈明友
[2]一种生蚝清洗开壳加工设备202122403445.2-2021-09-30-邓浩锋;朱留存;王骥月
[3]一种混合动力液压模块试验平台气动系统-202122251097.1-2021-09-15-陈明友;朱留存;罗俊琦
[4]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液压系统的仿真平台-202122237425.2-2021-09-15-陈明友;朱留存;罗俊琦
[5]一种半自动生蚝开壳流水线-202121418802.6-2021-06-24-王骥月;朱留存;陈明友
[6]一种用于大范围覆盖的无线异构-网融合系统-202121062076.9-2021-05-18-朱留存;王骥月;陈明友
[7]一种甘蔗播种机-202120918716.5-2021-04-29-王骥月;朱留存;陈明友
[8]用于高速路借用对向车道通行标志牌工装托盘-202120630457.6-2021-03-29-王骥月;朱留存;陈明友
[9]一种新型高速路锥桶工装托盘-202120629961.4-2021-03-29-王骥月;朱留存;陈明友
[10]气囊折叠设备卷刀辅助抽出机构-202023279102.1-2020-12-30-孙冬;申海兵;朱留存
[11]配合缝纫机用的自动剪线设备-202023295303.0-2020-12-30-孙冬;申海兵;朱留存
[12]一种汽车气囊自动折叠设备搬运机构-202023189540.9-2020-12-26-孙冬;申海兵;朱留存
[13]一种旋转开闭气爪用滑环机构-202023189534.3-2020-12-26-申海兵;孙冬;朱留存
[14]一种电力行波故障测距系统-202121035982.x-2021-05-14-朱留存;王骥月;陈明友
[15] 一种甘蔗播种机试验平台ZL202121110775.6 -王骥月,朱留存
[16]一种高速路应急物料工程车精准定位装置ZL202121221332.4 -王骥月,朱留存
[17]一种新型高速路应急物料仓储系统ZL202121401558.2 -王骥月,朱留存
[18] 一种半自动珍珠筛选机ZL202121350846.X -王骥月,朱留存
[19] 一种用于移动机器人的串联弹性驱动器明ZL202221679959.9-何从伟,朱留存
[20]一种机器人视觉伺服抓取目标定位方法202011459203.9-2021-08-17-张震;朱留存;张照崎
[21]一种汽车座椅气囊自动收纳折叠机构-202023189531.X-2020-12-26-孙冬;申海兵;朱留存
[22]一种汽车座椅气囊自动卷折折叠机构-202023189535.8 2020-12-26-申海兵;孙冬;朱留存
[23]氢燃料电池双极板密封试验设备-201922432276.8-2019-12-30-朱留存;张震;苗志滨
[24]集装箱糖包码垛机-201922442777.4-2019-12-30-张震;朱留存;苗志滨
[25]一种多自由度机械手抓取机构-201921965497.5-2019-11-14-苗志滨;丛晓红;朱留存
3)软著
[1]六自由度并联机械臂控制系统(2021SR1100769)
[2]基于语音识别的智能手机数据采集系统(2021SR1046969)
[3]机械手运动控制系统(2021SR1100770)
[4]基于GIS 的物业小区绿化精细化管理系统(2021SR1248911)
[5]仿生四足机器人腿关节控制系统(2021SR1100723)
[6]基于GIS 的物业设施综合管理系统(2021SR1470185)
[7]电机驱动单腿机构的控制系统(2021SR1117122)
[8]基于ANDROID 的采油厂生产日报应用系统(2021SR1433857)
[9]灵活手控制系统(2021SR1124412)
[10]双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2021SR1124413)
[11]基于ANDROID 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2021SR1433857)
[12]机械臂综合实验仿真系统(2021SR1108259)
[13]高校开放性实验管理系统(2021SR1440767)
[14]四足机器人控制系统(2021SR1108285)
[15]肖像机器人绘画控制系统(2021SR1108287)
[16]两自由度机械手运动学求解系统(2020SR0791899)
[17]基于WiFi 的室内高精度定位系统(2020SR0830936)
[18]基于RFID 的智能港口泊位管理系统(2020SR0852767)
[19]基于RFID 的船舶物资仓库管理系统(2020SR0830942)
[20]船舶油箱六维并联测试动感平台控制系统(2020SR0253175)
[21]六自由度并联机械臂运动学求解系统(2021SR0253087)
[22]基于STM32 的医疗健康智能手表系统(2020SR0791892)
[23]并联四足机器人控制系统 (2022SR0852149)
[24]串联四足机器人驱动系统 (2022SR0852125)
[25]多传感器融合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2022SR0852112)
[26]多传感器融合移动机器人室内路径规划系统 (2022SR0852111)
[27]多自由度机械臂抓取系统 (2022SR0852114)
[28]机械臂运动轨迹控制系统 (2022SR0852113)
[29]机械手分拣系统 (2022SR0852115)
[30]面向校园巡检的移动机器人激光定位建图系统(2022SR0852110)
[31]生蚝清洗加工设备的控制系统 (2022SR0852124)
[32]多传感器融合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导航系统V1.0(2022SR1363855)
[33]防疫机器人的控制系统V1.0(2022SR1363856)
[34]基于激光SLAM的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系统V1.0(2022SR1363857)
[35]基于2D图像检测系统V1.0(2022SR1392912)
[36]人脸识别系统V1.0 (2022SR1392911)
[37]物流信息管理系统V1.0 (2022SR1392910)
4.获奖成果
1)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
2)2021年第二十四届莫斯科“阿基米德”国际发明创新技术金奖1项;
3)2022年华夏建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4)2022年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5)2021年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6)2021年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优秀科技工作者奖1项;
7)2022年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5.奖项提名
1)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提名;
2)2022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产业创新类一等奖提名;
3)2021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提名;
4)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提名。
(四)教学工作
1.学术会议
1)2019年11月20-22日举办了《2019北部湾国际青年学者先端科技论坛暨广西人工智能学会智慧海洋研讨会》国际会议,该学术会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获2019年度国家人社部“赤子计划”扶贫项目的国际会议15万元经费资助。
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如下:
[1]日本学术会议土井美和子院士:Realizing Creative Collaboration among People and Machines
[2]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任向实教授:From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to Human-Engaged Computing (HEC)
[3]“长江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刘云辉教授: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发展动向
[4]中科院“百人计划”、同济大学黄德双教授: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发展与展望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贠超教授:工业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
[6]北京理工大学高学山教授:特种机器人技术
[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洪涛教授:浅谈中国机器人创新发展
[8]扬州大学朱俊武教授:基于博弈理论的云计算资源分配机制
[9]哈尔滨工业大学董为教授: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研究进展
2)2021年1月9日举办《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交流会》,该学术会议获批自治区科协2020“提质增效”学术交流项目1万元经费资助。
报告嘉宾及报告题目如下:
[1]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白杰教授:智能汽车与无人驾驶的发展
[2]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张剑波教授: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业
[3]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臧孟炎教授:汽车安全CAE方法和应用研究
[4]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平博士: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2.学术报告
[1]2019年4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教授刘震博士,赴我院就《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举行学术讲座;
[2]2019年11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山东建筑大学陈飞勇教授,赴我校就《硅元素的流域性特性变化(从高山奔大海的硅历险记)》举行学术讲座;
[3]2019年11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陆慧敏博士,赴我院就《智能水下图像处理及其在海洋观测中的应用》举行学术报告;
[4]2019年11月,马来西亚大学王晓航博士,赴我院就《基于智能电网的风力发电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举行学术报告;
[5]2020年10月20日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柏教授来校做学术讲座,讲座题目:《康复及医疗机器人控制与实现》;
[6]2021年3月25日邀请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施建明教授,赴我院就“日本智慧诊疗方向的科研与应用”举行学术讲座;
[7]2021年10月27日,邀请中科院“百人计划”、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双丰教授就“新型智能电力装备中的前沿科学”;以及赵剑楠博士就“仿生视觉传感器在新一代行业无人机中的应用前景”举行学术讲座。
3.国外高校来访
[1]2019年7月4日-6日,邀请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副校长平子廉一行三人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访问;
[2]2019年9月12日-14日,中秋节期间,邀请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代表团池上国光校长一行三人到我校考察,就两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洽谈并签署合作协议;
[3]2019年11月20日-22日,邀请日本高知科技大学副校长清水明宏一行八人对我校开展合作交流访问。
4.国际会议大会委员
[1] IEEE RCAR2019;
[2] IEEE CyberSciTech 2021;
[3] IEEE CyberSciTech 2022)。
5.教学成果
[1]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项;
[2]发表省级教改论文1篇;
[3]指导硕士生获广西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
[4]指导博士生获江苏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
[5]编写国家级教材1部(《汽车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700654);
[6]获校级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
6.学科竞赛
[1]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A类竞赛);
[2]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A类竞赛);
[3]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一等奖;
[4]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二等奖;
[5]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二等奖;
[6]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三等奖;
[7]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三等奖;
[8]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三等奖;
[9]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三等奖;
[10]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4周年精英联赛广西赛区(省级)一等奖(A类竞赛);
[11]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金奖(A类竞赛);
[12]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铜奖(A类竞赛);
[13]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部湾大学校内选拔赛金奖(A类竞赛);
[14]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部湾大学校内选拔赛金奖(A类竞赛);
[15]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部湾大学校内选拔赛银奖(A类竞赛);
[16]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广西赛区银奖(A类竞赛);
[17]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广西赛区铜奖(A类竞赛);
[18]第五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省部级三等奖;
[19]2021第三届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省部级三等奖;
[20]第一届(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翻译大赛一等奖;
[21]202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一等奖;
[22](A类竞赛)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北部湾大学校内银奖。
北部湾大学先端科学研究院
2022年12月8 日
附:八桂团队中期考核成果进度表
|
考核项目 |
八桂考核要求 |
执行情况 |
完成情况 |
|
未来工作及措施 |
1 |
学科建设 |
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参与硕 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省级及以上实验中 心、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基地、重点学 科、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 平台等建设工作; |
1) 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参与机械与船舶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点建设(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获批学术硕士点、机 械工程获批专业硕士点) ;2) 参与机械与船舶学院的广西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B类) 的建设与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工作;3) 参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与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培育工作,并作为主要学术骨干承担二个学科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和海洋大数据》的总负责工作;4) 为机械与船舶学院引进日本工程院院士2名、 国家外国专家1名作为兼职教授 (校长办 公会已通过) 。 |
完成 |
100% |
继续支撑机船一流学科与博士点建 设;继续支撑电信一流学科与硕士点 建设;筹划申报人工智能专业硕士 点,筹建《智慧海洋未来技术学院 (海洋工程类人工智能学院) 》。 |
2 |
将甲方相关学科打造为国内一流学 科,并争取进入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 学科与方向,努力将乙方所在的实验 室打造成为国家级或国家与地方联合 工程实验室。 |
1) 作为负责人牵头申报国家教育部《船舶及海洋装备智能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并在自治区进行主答辩;2) 作 为负责人牵头完成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船舶与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区工程研 究中心的工作;3) 成功申报并获批“钦州市无人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
完成 |
筹划2023年联合广西北部湾国际集装 箱码头公司、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广 西公司共同申报《广西港口无人集疏 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3 |
团队建设 |
结合本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需要, 以 “传帮带”方式培育教学科研骨干,培 养甲方青年教师5-10名; |
1) 张圆圆攻读广西大学博士学位;2) 王跃飞攻读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博士并获博士学位;3) 周瑞凯攻读吉林大学博士学位; 4) 张坤伦被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录取为博士生;5) 赵成龙被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取为博士生;6) 2020年招收本校电信学院罗俊 琦为广西大学博士生;7) 2022年招收本校机船学院李派霞为广西大学博士生;8) 谢文彬升任理学院副院长。 |
完成 |
100% |
继续培养甲方青年教师,做好青年教 师博士生培养工作。 |
4 |
团队成员晋升高级职称3人及以上, 组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梯队; |
谢文彬、魏金占晋升正高;张圆圆晋升副高;朱留存获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直评教授。 |
完成 |
2022年:张震博士申报正高;朱留存 博士拟参选发达国家外籍院士。 |
5 |
成功申报广西高校及以上各类创新团 队,领导团队开展前沿性研究。 |
成功申报获批广西八桂团队。其它:获批钦州市政府《国家****计划工作站》创新团队。 申报工作情况:2019年、2021年申报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各1项 (2019AC05012,2021AC18017) 。 |
完成 |
2022年已申报广西基地人才团队项目1 项 (受理编号:2022AC20003) |
6 |
科研成果 |
申报获得国家级重点项目1项; |
1)2022年获批科技部国家高层次外国专家 (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G2022033007L) 《船载复杂动态环境下服务机器人行走稳定及智 能抓取关健技术研究》项目1项;2)2022年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166工程 (军工) 重点项目《无人集群******》》1项,预计2023年3月 前资金到帐。其它获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2021GXNSFAA220048) 1项;市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3项。 申报工作情况:1)2020年与同济大学等联合申报了“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国家重点专项《智能新能源汽车车载控制基础软硬件系 统关键技术研究 (申报编号:SQ2020YFB160009) 》;2)2020年与上海交大等联合申报国家联合基金项目《固态钠离子电池关键材 料及器件的研究 (申报代码:E0208 ,接受编号:U20A201705) 》;3)2020年与广西琦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 济2020”重点专项《海洋深水网箱智能无人化养殖系统应用示范 (申报号:SQ2020YFF0423838) 》;4)2020年与江苏元利爱威亚精密 机床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五轴加工中心多轴直接控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申报号: SQ2020YFF0425440) 》;5)2022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曲面船外板在极端环境下光学测量动态融合基础技术研究 (E1102 ,5226110010) 》;6)2022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RGB-D的多模态特征融合移动机器人前端定位方法研究 (F0604 ,6226070397) 》。 |
将完成 |
80% |
提交20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西联动 项目指南1项;提交2023年国家联合基 金指南建议1项。 积极争取科技厅将《自贸区钦州港片 区交通调度智能化及无人集卡关键技 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列入科技部“新一 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 (国科 发规[2022]228号,2022.8. 12) 。 |
7 |
发表SCI 、EI 、ISTP论文10篇及以上 申报发明专利10项及以上; |
发表论文42篇 (其中SCI8篇、EI26篇、 中文核心5篇) ; 申报发明专利29项 (获批5项) ;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获批软件著作权 36项。 |
完成 |
2篇SCI在线发表待统计,2篇EI已发表 待统计;继续申报发表工作。 |
8 |
申报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1项, 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或省 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 |
1)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2)2021年第二十四届莫斯科“阿基米德”国际发明创新技术金奖1项;3)2022年华 夏建设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4)2022年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5)2021年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6)2021年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优秀科技工作者奖1项;7)2022年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申报工作情况:1)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 技术发明一等奖提名;2)2022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产业 创新类一等奖提名;3)2021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提名;4)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提名。 |
待完成 |
已申报2022年度国家级行业协会二等 奖3项;外省科技二等奖1项; (省科 技奖每人每年限1项,前3名隔2年;协 会奖怎么鉴定: 同等水平?) |
9 |
教学工作 |
组织开设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课程或 讲座, 以甲方为第一主办方,组织召 开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前沿的高水准 学术报告5-10次; |
1)以第一主办方组织召开国际 (全国) 学术会议2次 (《2019北部湾国际青年学者先端科技论坛暨广西人工智能学会智慧海洋研讨会 》 、《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交流会》) ;获批国家人社部“赤子计划”扶贫项目的国际会议15万元经费资助项目1次;获批自治区科 协2020“提质增效”学术交流项目1次;2)高水准学术报告7次;3)邀请国外高校校长团队来访3次;4)国际会议大会委员3次 ( IEEE RCAR2019,IEEE CyberSciTech 2021 ,IEEE CyberSciTech 2022 ) ;邀请做学术报告的知名专家有: 日本学术会议院士1名、 日本工 程院外籍院士4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 中科院“百人计划”2名, 以及清华、 同济、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上交大、华南理工、南航等知名教授多名。 |
完成 |
100% |
予定2023年-2024年学术报告4-6次; 2024年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 |
10 |
申报省部级教学成果3项及以上,争 取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 |
1)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项;2)发表省级教改论文1篇;3)指导硕士生获广西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4)指导博士生获江苏博士研 究生创新项目1项;5)编写国家级教材1部 (汽车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700654) ;6)获校级教学成果 (高等教育) 一等奖1项。 |
完成 |
筹划2023年申报广西教学成果奖一等 奖1项。 |
11 |
争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全国 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国家级赛事的奖 项。 |
1)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A类竞赛) ;2)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 三等奖 (A类竞赛) ;3)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 一等奖;4)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 赛广西赛区 (省级) 二等奖;5)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 二等奖;6)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 智能大赛广西赛区 (省级) 三等奖;7)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 三等奖;8)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 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 (省级) 三等奖;9) 第二十四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省级) 三等奖;10) 全国三维数 字化创新设计大赛14周年精英联赛广西赛区 (省级) 一等奖 (A类竞赛) ;11)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 赛区金奖 (A类竞赛) ;12)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铜奖 (A类竞赛) ;13) 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部湾大学校内选拔赛金奖(A类竞赛) ;14)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部湾大学校内选 拔赛金奖 (A类竞赛) ;15) 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部湾大学校内选拔赛银奖(A类竞赛) ;16) 第十届“挑 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广西赛区银奖 (A类竞赛) ;17) 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广西赛区铜奖 (A类竞 赛) ;18) 第五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省部级三等奖;19) 2021第三届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省部级省部级三等 奖;20) 第一届(2021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翻译大赛一等奖;21) 202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一等奖;22) 2021年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北部湾大学校内银奖。 |
完成 |
筹划202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